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2,明代晚期有什么思想

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2,明代晚期有什么思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0:18:3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比如在明代通俗小说《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有这样一个小插曲:王氏与陈大郎私通,被丈夫蒋兴哥发现遣送回了娘家,曾羞愧轻生。她的母亲王婆则劝她说:“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开足,怎做这没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会心转意的日子,便真个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姻,图个下半世受用。

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氏与陈大郎私通,已经违反了封建礼教的“贞操至上”观,而作为母亲的王婆并没有责怪,反而予以安慰开导,显示了其开明包容的态度,从而使王氏在破裂的婚姻中有了重新选择的空间,而这种开放式的婚恋观已经逐渐取代了“从一而终”、“贞操至上”等旧婚恋观。变化三:从“门当户对”婚恋观向追求自由恋爱的婚恋观转变“门当户对”的婚恋观历史根源已久。

从统一性角度来说,相似的家庭背景、相似的教育程度、相似的生活环境等婚恋对象可以避免很多矛盾的产生,但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只要阶层地位不同,男女无论爱得多么难分难舍,也绝不能成为眷侣,故导致很多爱情悲剧的发生。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对婚姻门第要求有所放宽,不少男女开始跨越门第的鸿沟,追求自由恋爱的模式。

在《警世通言.乐小舍拼生觅偶》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个叫乐小舍的男生从小与一个叫喜顺的女生一起读书,逐渐产生了爱情,并约定将来做夫妻。但是“婚亲一事,须要门当户对”,在这种旧婚恋观的影响下,他们长大后就要谈婚论嫁时,由于开店铺的乐家不敢高攀曾做官的喜家,两人的婚事就被延搁了下来。一次,在钱塘江边观潮时,喜顺不小心落水了,本不会游泳的乐小舍竟跳下去相救。

他们的真情,感动了水神,两人奇迹般地浮出了水面。双方家长见此情状,当即议定亲事。评论道:“钟情若到真深处,生死风波总不妨”。这是真爱填平了门户的鸿沟,是真情联起了自由恋爱的姻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突破门当户对的门槛,追求自由恋爱的爱情也成为当时年轻人所崇尚的婚姻模式。变化四:由人们婚恋观念变化带来影响而衍生的一些特殊婚姻现象在明代中后期社会大变革中,由上述普遍性的新型婚恋观带来的影响,社会下层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婚姻现象:一是寡妇改嫁婚现象,即一个死了丈夫的寡妇可以改嫁,不再固守“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婚恋观,这种现象当时在下层社会中还普遍存在;二是入赘婚现象,又称“招养婚”或“招婿婚”,即男子结婚后到女方家居住生活(相当于“嫁”给女方),并侍奉女方及其双亲的婚姻形态,这是一种彻底改变“男尊女卑”婚恋观的典型现象;三是服役婚现象,又称“劳役婚”,是男子结婚前后为妻家劳动一段时间的婚姻形式。

文章TAG:哲学思想晚期明代人物思想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2明代晚期有什么思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