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为什么有土司制度,明朝为什么要土司制度

为什么有土司制度,明朝为什么要土司制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5:36:3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明朝的时候广东有土司吗?分布在哪里?

必须要讲明,明朝的广东与现在的广东管理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朝的广东管辖范围有土司管理的存在,但在今天的广东省所辖的相对应的范围,在历史上没有土司管理的存在。明朝以前,海南、钦州、防城港及雷州半岛均属于广西管辖。明朝以后以上地域才划归广东管理。广西与云南、四川、贵州在历史上都实行过土司管理制度。土司制度是过去历代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土司”又称“土官”,是中央王朝任命的世袭的少数民族为主的土官,土地为土司所有,对治下的农奴有很大的管治权。不同于上面任命下派有任期的“流官”而言。明确有记载的,广西今天的防城港的下辖县上思县,从唐朝就开始施行土司制,一直到明朝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这里才改土归流。期间,一共实行了800多年的土司管理。

在宋朝,黄氏土司管治在这一带延袭了200多年。当然,有人会问,今天的上思县有土司存在的地方,在当时明朝是否完全属于广东管辖?这个严格来说,还得要更细致的考证。但是,上思有些地方属于当时的广东,是从反映历史资料的地图上看得到的。而在琼州,即今天的海南,是实行过黎族土司管理的。明朝沈德符写的《野获编补造》记载:“土官之设,惟云、贵、川、湖及广西,而广东琼州府亦间有抚黎之土县佐……成化间,广东琼州府感恩县有土官知县姜鉴。

明清时期为什么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所谓的“改土归流”指的是中央王朝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原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改由中央朝廷派去的官吏直接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土地、人口、赋税等事务。其实质是,中央王朝直接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并入自己强有力的行政控制范围。明清时期之所以开始大规模推进“改土归流”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土司统治实质是一种半割据状态,与中央集权制水火不容。

在土司制度下,土司拥有极大的自主权,中央朝廷对其辖区的渗透有限。因此,土司时常与中央朝廷发生冲突。明代中叶,社会的长期稳定使得明中央政府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去实行改土归流措施。到了清朝,随着清中央政府实力的强盛,改土归流更是被提上议程。二是土司的暴虐统治激起了其之下土民的严重不满,这是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的直接原因。

土司作为一个特权阶层,他们的种种奢华生活是建立在对土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榨的基础上。随着西南地区各地土司势力的膨胀,其与土民的矛盾日益激烈。各地土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已动摇了土司制度的统治根基。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维护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清政府开始大力推进改土归流工作。三是朝廷中的存在一股支持废除土司制度的力量。

文章TAG:土司制度明朝为什么有土司制度明朝为什么要土司制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