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什么是君臣关系,君臣关系的语句

什么是君臣关系,君臣关系的语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6 14:11:1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比如2015年出版,由李孟存、李尚师二位先生合撰的《晋国史》就还囿于《史记》的见解,认定赵衰是晋文公集团中仅次于狐偃的“二号人物”。一人践祚,鸡犬升天。赵衰在文公初政、论功行赏的时候遭遇了如此不公平的对待,与他有连襟之谊的晋文公为什么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呢?我认为这里头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追随晋文公的功臣集团离开晋国的时间太长了,而他们留在国内的家族成员又曾遭到过前任晋君即晋怀公子圉的残酷清洗。

虽然这些人忠心耿耿,但他们对晋国政坛的影响力相对有限,比不上国内的留守大臣们。在利益分配时不向留守大臣做出适度倾斜,晋文公难以稳定政局,尤其难以有效地控制军队。其次,原县和温县虽然远,但从地缘战略上看,却是晋军南下太行,通向王畿的咽喉要道。晋文公要称霸天下,就必须接过齐桓公那杆“尊王攘夷”的大旗。而只有牢牢控制住东周王畿,晋国才有资格举起这面旗帜。

既然原县、温县如此重要,晋文公当然得委派两位政治忠诚、精明干练的大臣坐镇两地。所以勃鞮提名赵衰出宰原县,虽然明晓得他可能有排挤赵衰,为留守大臣腾地方的私心,晋文公还是顺水推舟地同意了。参考文献: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李孟存、李尚师《晋国史》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徐元诰《国语集解》。

历史上有哪些值得了解的君臣关系?

在历史上哪对君臣关系是典范

本期话题君臣关系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微妙的,尤其是当主少国疑之际,少年君主与辅政大臣就更难相处了。比如这个例子:从公元前612年到公元前607年,尚未成年的晋灵公为了反抗权臣赵盾的专政,与他展开了争夺政权的激烈角逐。这期间,晋国召集的两次扈邑会盟成为了晋灵公与赵盾斗法的战场。最终,灵公不但稍稍占据上风,而且还借机捞取了不少“偏财”……世卿赵盾的专横跋扈从一开始就给新即位的晋灵公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左传》载: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左传·文公七年传》因为晋襄公对赵氏一门的刻意压制,赵盾专政后出于报复,原不打算让襄公的太子夷皋继位。

太子可能被废,这让襄公的遗孀穆嬴担惊受怕。眼看着自己在朝堂上日夜啼哭、哀哀呼告,大臣们却冷漠以对,没有哪怕一丝正义的回应,穷极无奈的穆嬴只得纡尊降贵,前往赵府哀求赵盾。《左传》说穆嬴“顿首于宣子”。根据《礼记·少仪》所记载的古礼,妇人就算当君王之赐,也不过低头肃拜而已。穆嬴以国母之尊,竟在赵府门前下跪磕头,难怪孔颖达说:“穆嬴顿首于宣子之门者,有求于宣子,非礼之正也。

文章TAG:君臣语句什么是君臣关系君臣关系的语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