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英雄杀吴三桂怎么上封印,吴三桂到底有多狠

英雄杀吴三桂怎么上封印,吴三桂到底有多狠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5:17:4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特别是朱常洵,连名字都没有提,将其淡淡的放在了“等十一人”之中,真可谓是“别有用心”。到了康熙年间,民间不断爆发打着“前明朱三太子”名义的起义活动,而当真正的崇祯皇子朱慈焕被擒拿的时候,康熙皇帝迫不及待的将其全家凌迟处死,罪名则是冒充去“前明皇子”,为的也是要掩盖其真实的身份,来维系达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于是,当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擒获的时候,其实清朝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置朱由榔。如果将朱由榔押送到北京,一路上山高水远,必然会遭遇明朝的残存抵抗力量的抢夺,这是清朝朝廷所不希望看到的。即便是将其顺利护送到了北京,对其如何处置,也将引发巨大的朝堂震动,毕竟朱由榔已经在南方做了十多年的“皇帝”,尽管政权是风雨飘摇,他本人也是颠沛流离,但是毕竟是朱明后裔,有着极强的舆论基础与合法性的根基,这对于尚未完全稳固的清朝朝廷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威胁。

而如果真的是由朝廷下令将其处死,所引发的动荡和影响也将是极为深远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非常“主动”的绞死朱由榔,算是帮了朝廷的大忙。一方面,清朝这面除掉了威胁王朝统治根基的巨大隐患,同时对于各地“反清复明”的起义也给予了一次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则是继续维持了大清王朝作为大明王朝“继任者”的“良好形象”,维持了政治统治与政权来源的合法性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对于吴三桂而言,这也是他必须要向清朝缴纳的“投名状”,因为此时吴三桂急需通过实际行动持续性的向清朝表明自己的忠心。在清朝初年的四位“异姓王”中,相较于“三顺王”,即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吴三桂是投降时间最晚的。当初,孔有德等人在“吴桥兵变”后投降,当时的后金在实力不能与后来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的投降,颇有一种加入“创业团队”的意味,而他们的王爵也是早在崇德元年(1644年)皇太极改元称帝的时候,就已经被册封的,足可见当时皇太极对这三人的重视。

而不同于“三顺王”这样的主动归降,吴三桂的投降更多的时候是可以看作为被逼无奈之下的“阵前投降”。与此同时,吴三桂与明朝之间,并不像孔有德等人那样,有着非常不堪的过往与极深的仇恨。所以,如果单从投降的基础与动机而言,吴三桂并不牢靠,而清朝安排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迎娶建宁公主并将其留在北京,实际上就是出于对吴三桂的不放心,进而将其当作了人质。

因此,与孔有德等人的“从零做起”不同,吴三桂更像是“从负做起”,而他先做的,就是坚决而又彻底的将自己同大明王朝撇清关系,或者说,与大明王朝之间产生“仇恨”,这样才能表明自己的忠心,获得清朝朝廷的信任。对于清朝朝廷而言,吴三桂擒杀永历皇帝朱由榔,也能起到“一石三鸟”的目的。一来,正如前文中说到的,朱由榔是断然不能留存的,而同时,朱由榔也是不能由朝廷下旨处死,所以,通过吴三桂将其绞杀,为的还是维系请朝统治的合法性。

二来,朱由榔的死必然会激起民间的抗议与哗然,如果是清朝朝廷的行为,也必然将招致不满,特别是前明的遗老遗少以及南方汉族的士大夫阶层,而吴三桂的行为可以说是很好的转移了焦点和矛盾,帮助朝廷背下了“黑锅”。三来,吴三桂此举可以说也是将自己置身于全体汉人的对立面,这就使得吴三桂将成为“被唾弃之人”,也必然会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与拥护,其影响力与号召力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清朝朝廷来说,也将是更加的放心与安心。

擒杀永历帝后,吴三桂的人生也走上了下坡路。尽管吴三桂因为擒杀朱由榔的功劳被封为了“平西亲王”,并让其在云南“开藩设府”,但是清朝这面也开始着手对吴三桂进行着限制与制约。就在第二年,即康熙二年(1663年),以索尼、鳌拜等人为首的辅政大臣,便借由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额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同时以“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的名义,收回其任免官员的权力。

康熙六年(1667年),这个时候正在专权的鳌拜,又借着吴三桂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朝廷中央,加强朝廷对于云贵地方事务的管控;也是在这一年,朝廷还下旨命“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进而收回了吴三桂手中的司法审判以及生杀大权。如果说猜忌与削权,仅仅是朝廷对于吴三桂处于政治上的不信任,那么双方在巨额军需用度上的分歧,则直接激化了朝廷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文章TAG:吴三桂封印英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