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系统 > proximity,别再为失友症emo了

proximity,别再为失友症emo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7 16:15:02 编辑:手机 手机版

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剧烈的,比我们成人生活中的任何困境和挑战都更加剧烈。 你可以想象下我们的“小可怜”吧:她想喝水,但自己不能拿;想吃饭,不知道饭在哪里;她头都不能抬一下,甚至连笑也不会;他不好看,五官不突出,头发只有几根,头大脚小身子短;他不能表达自己,也不能听懂别人;她不能向别人示好,不能满足别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却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如果没有人管她,她将毫无疑问的死去。

会有人能“受得了她”,能毫不厌烦的悉心照料她以便帮她活下去吗?每个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焦虑、惶恐和疑问度过的。好在有父母,他们成为保护婴儿的第一道坚强的屏障。依恋的核心功能是给个体提供一个“安全基地”(secure base)依恋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安全基地行为”(Security base behavior)。

Bowlby认为一个安全的婴儿能够把依恋对象作为探索的安全基地,在恐惧、焦虑时作为安全的避难所,他们相信依恋对象能够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相信依恋对象有能力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何为“安全基地”?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下在你的儿童时代,是否有过这种场景:你的父母坐在沙发上,他们也许在看电视,也许在看报纸,也许在看手机,反正你没听见他们在交谈。

而你坐在沙发旁边的地板上,玩着你心爱的玩具,搭着乐高积木,你会非常开心地玩着,你会把搭好的积木,展现给爸爸妈妈看,有时,你甚至还会嘟囔一句“妈妈”,而妈妈回应一声的时候,你甚至都不会回头去看妈妈一眼。但如果你嘟囔后,妈妈没有反应,你会扭过头,看看沙发上的妈妈,然后还会嘟囔句“妈妈,我刚才在叫你呢”,但你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玩具.......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过类似这样的场景没有?如果有,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够理解了Bowlby的“安全基地”的概念了!是的,在这个场景中,你是把妈妈当做了你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啦(a secure base from which to explore)!Bowlby正是从儿童的最简单的反应,去分析安全基地的最为早期的模式的。

一个婴儿,在感到足够的安全时,会尝试着走出父母的怀抱,展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一遇到陌生的东西,婴儿会立刻退回到父母的安全环护之中。这就是他看到的最原始的“安全基地”原型。正是在这一基础上,Bowlby提出了他关于养育的核心观点:父母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让孩子安心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他知道,那里永远对他敞开。

当感到痛苦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平静;当受到惊吓时,他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抚,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安全基地,是个体(无论是儿童、青少年或成人)都可以反复离开这个基地去探索,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返回。探索行为的含义颇为广泛,在儿童阶段,玩玩具是重要的表现,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和工作就成为主要的探索行为啦。因此,这个安全基地的功能,即使在你走向社会之后,也会表现的非常突出。

文章TAG:proximity失友症emoproximity别再为失友症emo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