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看西方哲学史有什么用,西方哲学史上什么是共相

看西方哲学史有什么用,西方哲学史上什么是共相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0:31:3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孔子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哲学。最主要的是他提出了有关人伦关系的有益建议,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智慧学说。他一生中吸引了大批学生。直到今天为止,这种实用取向的“儒家”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现代中国,以句子、格言和短文的形式来提出实践哲学,也并不是罕见的事情(参见《毛主席语录》)。孔子的伦理思想被孟子(约公元前371—前289)所发展。

他像孔子一样相信人是本性善良的,而这种善可以通过教育而进一步发展。像这个时期的其他许多中国哲学家一样,孟子生活在一些诸侯的朝廷中,在那里他在仁和义这两个主要德行方面给诸侯以引导。道家哲学儒家提出的哲学是有现实根基和政治基础的,而道家的特点则是神秘主义和整体论思想。通常认为老子是中国文化生活中道家倾向的最大代表,尽管我们可以提到另一位极有影响的道家思想家,那就是庄子(生于公元前369)。

对老子的生平我们几乎一无所知,除了他被认为是比孔子年龄稍长的同时代人。据信他寻求一种隐居生活,回避名利。老子的名字与著名的《道德经》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尽管这是不是他亲自写的尚有疑问。它可能是由他的学生们记录下来的。《道德经》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这个文本不容易理解,诠释起来有许多问题。老子像赫拉克利特一样经常被看作是“令人困惑的”、“深不可测的”。

《道德经》最好被刻画为是对中国自然哲学或存在哲学的一个贡献。就此而言,它与儒家的实践取向的哲学判然有别。对老子来说,最根本的观念是“道”。道被认为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样一些名目只能暗示道是什么。严格地说来,语言是不恰当的,因为道是无法用概念加以定义的。但是,老子对于道的反思与我们在希腊自然哲学家那里所熟悉的那种类型的问题和答案似乎有许多相似之处。

阿那克西曼德相信始基是apeiron,也就是不确定者和无限者。在道和不定者之间无疑存在着某种家族相似。像阿那克西曼德一样,老子也主张道是先于天地而生的,道是万物的源起和复归。他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道可以被看作是“天地母”,是天下万物的出发点。我们或许可以把道理解为万有之有,是作为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基础的、无形无象的原始力量。

但在另一个地方,老子说“有生于无”。这里他的意思可能是如果要避免把道当作一个对象或某种存在之物的话,就必须把作为原始力量或“有”的道描述为“无”。当然,这样的诠释充满着大量不确定性。但是如果这样的诠释是合理的,我们可以说老子是以与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家相同的方式来接近实体的问题的。老子对宇宙正义的看法与早期希腊哲学的类似之处相当明显。

文章TAG:哲学史西方看西方哲学史有什么用西方哲学史上什么是共相

最近更新